首页 >>旅游资讯
五月五过端午,祝大家端午安康

 01 端午·故事

—郑板桥与“端阳景”—

  民俗相传的“端午景”又叫“端阳景”,指端午节的种种节日点缀,如把菖蒲和艾蒿插在瓶里或挂在门头上、在小孩子臂上系彩色“百索儿”以驱邪避凶。同时,在我国的淮扬菜系中有一道菜也叫“端阳景”,这道菜是端午节的菜肴花式。按照人们的传统习俗,端午节的菜肴,无论煎炒烹炸拌都需要有“五红”或者“十红”,即五种或十种红色的菜肴,“端阳景”也是如此。

  郑板桥在好几首小词中,都曾谈到“端阳景”里的“十红”菜。有一首词名为《江南好·端午》,其中就提到了“端阳景”菜肴花式:“端阳节,点景十红嘉。萝卜枇杷咸鸭蛋,虾儿苋菜石榴花。火腿说金华。”这首词开头即提出了“点景十红嘉”。

郑板桥另有一首词里云:“端午节,午节聚全家。四碗必须烧腊肉,六盘时尚拌黄瓜。豆瓣碎抓抓。”词中所提到的“四碗”大菜,除红烧腊肉外,还有红烧甲鱼、黄鱼和牛肉,这跟前一首词里所说的“七红”一凑,“十红”,美味也就差不多了。

  “端阳景”不仅是端午节的节日菜品,也是进入初夏的时令佳肴。

02 端午·由来

  端午节在中华民族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2009年,端午节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

  端午节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纪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的伍子胥。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03 端午·习俗

—赛龙舟—

  古人将船当作送走灾邪的工具,既然送邪,便是越快越好,于是便衍生出端午竞渡习俗了。古代参加竞渡的龙舟已很讲究:船身窄而长,还有龙头、龙尾和鳞甲等装饰,船上结七彩,张旗伞。竞渡时锣鼓喧闹、鞭炮齐鸣、万人喝彩,场面蔚为壮观。

—食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

—悬艾草—

  古人认为,端午节悬挂艾草、菖蒲等植物,可以辟邪驱瘟,逢凶化吉。也有些地区因当地出产的植物而有所变化,有些地方是悬挂桃枝、兰花、芙蓉叶等。端午节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确实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

—佩香囊—

  古人在端午节时,还会佩带精心制作的香囊。玲珑剔透的衣香粉荷包和香袋,内装芳香馥郁的药物如白芷、丁香等,其香气具有驱蚊辟秽的功效。亦有心灵手巧的母亲用五色花布做成小辣椒、小黄瓜、胖娃娃、小纱灯和小粽子等各式各样的小玩物,挂在孩子的身上,据说也是为了驱除瘟疫。

—饮雄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在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把雄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还可以起到驱虫、清洁环境的作用。

—拴五彩丝线—

  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古人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有些地区端午节时会把五彩丝线缠在手腕或挂在身上,传说可以续命,祈盼长命多福。


版权所有 © 2021 金东门景区    技术支持:万科网络  网站备案号:苏ICP备2021000733号
景区日最大承载量:郑板桥故居1500人,司马府250人,郑板桥故居1500人
友情链接: 泰州网站建设